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曾涌现出无数令人惊叹的文化瑰宝,这其中有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也有文艺风雅的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并称四艺,古人常以它们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其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而其中的棋则是指围棋,古人称为弈棋。
围棋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虽然它的棋盘看似简单、规律,实则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游戏。
由于其下法自由、套路多变,又有着「千古无同局」的美名。
而云南与围棋更是有着很深的渊源,自古以来便是优质棋子的代名词以及质量保证。
永子
「永子」是永昌(今保山)围棋子的昵称。它质坚色润,细腻如玉,触子心舒,冬暖夏凉。
古往今来,它是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备受围棋爱好者及专业棋手的喜爱,在国内外重大围棋比赛中被指定为专用围棋棋子。
永子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相传从唐代开始,保山人就采取矿料、窑炉和滴制法等烧制围棋子。
到了明代,一位在皇宫负责保管皇家珠宝玉器的保山人李德章,有一次目睹了宫廷失火的惨景,一些珠宝玉器在经历了大火高温后,熔化冷却变成了另一种晶莹剔透的石头……
后来,可能是因为这次火灾的原因,李德章就告老还乡了。他的家乡在永昌(今保山金鸡村一带),这一带有制作围棋子的作坊,慢慢地,李德章也融入了制造围棋子的行列。
他常常想起那次京城失火的「奇遇」,试着用永昌本地出产的玛瑙、琥珀、紫英石和缅甸翡翠等做原料,加入原来的矿料之中,加以研磨、熔炼、滴制等。
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试验,终于在公元1512年,烧制出了精美的围棋子。
这种在特殊的「丹炉」里,用高超的绝技熔炼煅烧制成的围棋子,质地坚硬且细腻如玉。
黑子黑如鸦雀,对光照视,透碧玉之泽,并边闪翠环;白子白似牛乳,一尘不染,细糯如婴儿肌肤。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国宝」永子。
但可惜的是到了清朝咸丰年间,永昌城遭遇战乱,当地作坊毁于一旦,陪葬的还有无数永子。
自此,永子再次隐匿人间,直到百年后李德章的后人将其复兴……
云子
永子消失后,云南很久没有再出现过自己的棋子品牌,直到上世纪下半叶……
1974年,昆明第十二中学组建了试制小组(后成为校办工厂),学校几位老师便开始对「永子」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反复试验后,终于研发了「云子」。
1980年,经昆明市政府批准,校办工厂正式改名为云南围棋厂,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云子正式开始投产,生产「云」字牌围棋。
于2008年注册了「云子」商标,后陆续注册了「云」「云子」商标。
1986年云子更是被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日本首相以及英国女王,自此,精致的云子便获得了围棋爱好者们的肯定。
「云」字牌的棋子再次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永子到云子的传承,也再次印证了中国人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还会有其他东西遗失在漫长岁月中,但我们绝不缺少重拾它的决心和能力。
文章点评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