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饮食 器具文化 紫砂

紫砂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饮食 > 器具文化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紫砂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 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紫砂陶按照品种可分为酒具、文具、花盆和陈饰工艺品等。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南京大学为紫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基本信息
编辑
紫砂
陶瓷制品
目录
  1. 1 简介

  2. 2 概述

  3. 3 紫砂起源

  4. 4 成型工艺

  5. 5 紫砂特点

  6. 6 紫砂分类

  7. 7 泡茶特点

  8. 8 造型美

  9. 8.1 紫砂壶的材质美

  10. 8.2 紫砂壶的实用美

  11. 8.3 紫砂壶的特点

  12. 8.4 紫砂壶的艺术美

  1. 8.5 紫砂壶的品位美

  2. 9 形神气

  3. 10 收藏鉴定

  4. 10.1 泥料胎土

  5. 10.2 造型风格

  6. 10.3 工艺手法

  7. 10.4 气质神韵

  8. 10.5 印章款式

  9. 10.6 分辨新旧

  10. 10.7 提防拼凑

  1. 10.8 器形质地

  2. 10.9 题字用印

  3. 11 收藏保养

  4. 11.1 开壶知识

  5. 12 化学分析

  6. 13 紫砂艺人

  7. 13.1 朱可心

  8. 13.2 杨彭年

  9. 13.3 顾景舟

  10. 13.4 蒋蓉

  1. 13.5 吴云根

  2. 13.6 裴石民

  3. 14 神秘面纱

  4. 15 紫砂大事

  5. 15.1 宋代篇

  6. 15.2 明代篇

  7. 15.3 清代篇

  8. 15.4 民国篇

  9. 15.5 新中国篇

  10. 16 紫砂花货 

正文
编辑正文

简介

宜兴紫砂器胎质具有这种特性,而且,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紫砂器以器型,泥色和儒雅风采取胜。其器型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变万状。紫砂器的泥色有多种,除去主要的朱泥、紫砂泥外,尚有白泥、乌泥、黄泥、松花泥等各种色泽,紫砂器不挂釉,而是充分利用泥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器面还具有亚光效果,既可减弱光能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现器物形态、装饰与自身天然色泽的生动效果。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据不完全统计,依据实物可考,从明正德(公元1506年)开始,至清宣统(公元1911年)止,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陶瓷设计、创作的著名学者、诗人、艺术家不下九十余人。这种情况,各代相延,因此,紫砂陶从形、质、色、神、气方面都显示出一种儒雅风韵。

紫砂器是极其珍贵的,有“价埒黄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土一丸”之说。在宜兴紫砂器中,最受称颂的是紫砂茶壶,而紫砂茶壶的兴盛与饮茶风尚的盛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概述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供春,陈曼生等。 

紫砂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突然有一僧人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因此而得名。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问题。

砂壶之美可归纳为:造型美、材质美、实用美、工艺美、品位美之五类。

紫砂起源

紫砂是陶的一个特殊种类,盛产于宜兴丁蜀镇一带。在丁蜀镇蜀山西南片300米左右范围内,考古人员重点发掘了一个废弃物堆积层和一座清朝中期停烧的古窑址,从中采集到了大量从明末清初到民国等不同时期的紫砂残片。这次发掘新发现了许多紫砂款识,款识类型多样,有堂斋款、人名款、店号款、诗联款、年号款、花款、器名款、伪托款等。早期地层中的款识以刻款为主,晚期地层中的款识多为印章款。

由于缺乏充足证据,紫砂的起源一直颇受争议。根据文献记载以及传世实物,考古界一般认为紫砂始于明代。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丁蜀镇羊角山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窑址,根据窑址堆积层中发现的北宋时期的乱砖以及众多早期紫砂残片,考古人员推断紫砂应始于北宋。但这一论断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杭涛认为,仅凭北宋时期的乱砖就推断紫砂始于北宋不太科学,而且在宋元时期的墓葬中没有发现过与羊角山窑址发现的紫砂器相近的陶器。 

“从这次考古发掘来看,可以初步断定紫砂被有目的地使用应始于明中晚期。”杭涛表示,明早期墓葬中从没出现过紫砂器,最早一件是南京市博物馆在明代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一把嘉靖年间的提梁壶。这次考古发掘在废弃堆积层的最下层发现了部分紫砂陶片,其中壶嘴的形制和“铆接”制法、高领带鋬罐的口沿形制等与江苏金坛明代并内出土的明晚期的紫砂壶、罐造型上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应是明代紫砂。这也为今后进一步考古发掘提供了方向,为解决紫砂起源问题提供了实证。 

成型工艺

由于紫砂原料的可塑性好,紫砂陶的成型工艺有着与其他陶瓷工业与众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技艺。这是几百年来历代艺人们的技术实践,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合理的手工制作技法。如制作圆器,用泥条、泥片、镶接后,再打身筒成形;方形器,用泥片镶身筒成形,最后细部加工完成。一般从处理泥料到坯件成形的全过程,均由同一人制作完成。因此,一件作品的工艺质量、艺术价值的高低,都取决于设计制作者的技术水平、艺术素养,操作技术的熟练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 

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首选必须讲究选料,其中包括泥色与形成的结合,实用功能与形式美的结合。在设计构思时,要考虑所采取的工艺过程、手段、技法,其中包括成形时所用泥料软硬程度,即含水量要适当。在制作过程中,必须掌握坯件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干燥程度不同对作品的影响。一件合格的半成品进入窑内烧成,必须放置合理的窑位,掌握火度,气氛温差要适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的作品达到预期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紫砂土与火的结合产生出特有的艺术效果。因此,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在各道工序中凝结着陶艺工作者的心血。 

紫砂特点

紫砂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诗情画意由雕刻艺人直接刻画在紫砂陶土上。最早见于明代、清初,一些文人雅士吟诗作画、题诗记事于壶上,并有留言作为馈赠珍品,那时以陈曼生、子冶为最,他们推动了在紫砂陶上陶刻艺术的发展,著有“字随壶传、壶随字贵”之说法。近几年,装饰方面又有创新,在紫砂陶上嵌金银丝等装饰新工艺更为光彩夺目、锦上添花。 

紫砂陶不仅具有独特的功能效用,更具有欣赏收藏的价值。紫砂壶是“世间茶具称为首”的泡茶器皿,它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相对的统一,内容适合、触觉舒服、形体完美、美观大方。一般说,泡红茶,宜用深一点的壶,泡绿茶,宜用浅一点的壶。在工作之余,喉底回甘之时,消除疲劳和烦恼,欣赏晋唐之风、名山秀水、花鸟园林的意境,又是何等的文雅。 

紫砂陶以其特有的艺术图样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而为人们称颂和珍视。紫砂陶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代表,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文化艺术结晶。 

紫砂分类

紫砂陶的主要品种有各式茶具、酒具、餐具、文具、花盆、雕刻和陈饰工艺品。单茶壶又可分为光货、方货、筋瓢货、花货等四大类:光货,就是各种大小的高低不同的圆球形、圆柱形、圆椎形的器皿,以深厚、饱满、朴实为特点,通过制作加工达到朴实、健壮、珠圆玉润或敦庞周正,即是光货的精神;方货,有四方、八方、六方、长方、侧角、抽角等形,它的特点就是要端正规矩、简洁挺括、严谨工整,技法处理干脆利落,力度透澈;筋瓢货,就是以各种花的变形,如菊花、葵花、梅花、菱花、海棠花等,进行图案变形,它的线条有凹凸形成曲线形;筋纹的器皿具有整齐感、节奏感和生动感;花货,大多取材于自然,来自生活,如松、竹、梅、树藤、瓜果等,经取舍提炼,夸张变化,使它别具生趣,在壶体上堆雕捏塑各种花枝、叶果等,形象要生动,布置要合理、得体,富有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使源于生活的东西,高于生活,象征性的作品追求完美逼真。 

紫砂器中,除了紫砂壶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外,而紫砂花盆以其使用和观赏价值也被藏家所青睐。紫砂陶花盆用紫砂泥制仿而成,它有高矮大小之分,方圆曲直之别,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盆围大至七尺,小至半寸。高盆可植悬崖式的花木,浅盆用来布置水石,树桩盆景,相得益彰。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元朝,紫砂陶器的烧制工艺逐渐成熟已开始在器物上题词雕刻。明代中期,宜兴紫砂陶茶具极为盛行。清代时,开创了采用篆刻、书法和绘画装饰的新风格。宜兴紫砂陶花盆特有的红褐色彩给人一种庄重、古雅、质朴之感。它把装饰和雕刻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金石篆刻的手法,把诗词、山水、花鸟、字画雕刻在盆上,古色古香。陈设客厅、居室、更显得文雅古朴。造型优美,古雅大方,透气和吸水性能好。 

紫砂花盆的优点:紫砂花盆有着理想的吸湿排水性能,因为紫砂盆表里不施釉,少结强度坚韧,有轻微的吸水率,因此具备了缓慢的排水性,宜于花木生长,盆花相配,诗趣怡然,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泡茶特点

(1)用紫砂壶泡茶,茶香浓郁持久。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壁挂上一层棕红色茶锈,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在内壁上越多,故冲泡茶叶后茶汤越加醇郁芳馨。长期使用的紫砂茶壶,即使不放茶,只倒入开水,仍茶香诱人,这是一般茶具所做不到的。 

(2)紫砂茶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具有较强的吸附力,这是一般茶壶所不能比拟的。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故能稍微延缓茶水的霉败变馊,所谓“盛暑越宿不馊”,道理就在这里。 

(3)紫砂壶泡茶,保温时间长。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小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4)用紫砂壶泡茶,提携抚握不易炙手。紫砂壶线膨胀系数比瓷壶略高,而且没有釉,就不存在坯釉应力的问题;烧成以后的紫砂壶,玻璃极少,有足以克服冷热温度差所产生的急变能力,故具有缓慢的传热性。紫砂茶壶适应冷热急变的能力极佳,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温中蒸煮后,迅速投到零下的冰雪中,也不会爆裂。因此,用紫砂壶泡茶,提携抚握不易炙手;寒冬腊月,用沸水泡茶,也不必担心裂开,甚至置于文火上烧炖,也无炸裂之虞。 

造型美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从形而言,有取材于自然,这里主要指动物和植物两个内容。动物,有飞禽、游鱼、走兽和人体。植物,有树木、藤草、花卉和蔬菜。这些都是壶艺造型、装饰的题材。从形而言,有借形改装,亦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玉石器生产、生活用器具,如包、帽、秤砣、乐器等实物之形改装成壶等。从形而言,有几何形体、运用点线面的结合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长方、锥形、菱形、梯形、悬胆、张臂、扁长形、方圆组合等造型。从形而言,有自体伸缩,其中有整体的伸缩和局部的伸缩两种,这和造型的放大缩小概念又有不同,而是指构成造型的轮廓,整体的局部的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压缩和扩张,达到效果。从形而言,还有抽象启示,天上云纹的变幻、烟的萦绕、纹乱线组合、奇石山川的花纹,给人以偶尔一得的启迪。以上这些都是紫砂壶传统的、创新的壶体造型的源和家。

其次,造型有造型的神态,紫砂壶形制取裁确定以后,以工艺艺术的手法表现神态,其中一个是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是以变化的方法来处理。写实则力求形象逼真,变化经艺术手法的处置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浓郁的回味,或给人有动与静的感受。 

另外,一个造型还有一个造型的气度,作品的气度,亦包含着作者个性的表现和作者风格的体现、气质的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的对造型气度的欣赏干脆拟人化,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神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纵观造型的型、气,构成造型美,给人以先入为主的选择。

紫砂壶的材质美

紫砂矿土,是一种自然特殊的矿土,即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除紫泥外还有绿泥、红泥,这三种泥统称紫砂泥。由三种基泥单独造制外,或以不同成份配比,不同温度气氛烧成,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金胡玉,备正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黑幼若君钟鼎陈明庭,追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这就是紫砂泥色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在泥中和以粗粒生、熟泥砂,或调、铺缸砂则谷皱周身,珠粒隐现,更自夺目。 

紫砂壶的实用美

由于紫砂材质的独特,给紫砂壶增添了更为理想的使用美。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用紫砂壶泡茶,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陶瓷工艺工程师和食品工程工程师曾做过联合实验,用三个月的时间对宜兴紫砂茶具实用功能作研究,应用TC-PⅡG全自动型测色、色差计等检测手段,选用宜兴紫砂壶、宜兴朱砂壶、白瓷壶、玻璃杯四种茶具,冲泡绿茶、红茶、乌龙茶,来测定茶汤中的色、香、味,水浸出物,即茶汤、茶色、茶多酚、咖啡碱、还原糖、茶氨酸、茶乳酪等项目含量的测定。两种紫砂壶优于瓷壶、玻璃杯,对维生素C、微生物检测,以定量的方法确定,紫砂壶的实用功能最为理想。暑天泡茶,不易变味。 

其一:壶宿杂气,去茶渣,倒满开水鼓荡卸出,即没冷水中,急出除之,元气复已。 

其二,砂壶砂质传热缓慢,保温性强,提握抚摸不感炙手,且有健身作用。

其三:紫砂壶胎具双重气孔结构,冷热急变性好,寒天注入沸水,不会胀裂,温水炖烧、烹蒸无需担心开裂。

其四: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真是久且色泽光明。

其五:紫砂壶易吸茶汁,内壁不刷而无异味,壶经用久,增积茶锈,定量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茶锈经生物化验内含灰黄霉素成份,有消炎清毒之作用。

其六:紫砂壶形制又有高矮之分,按茶沏泡之理,高壶宜泡红茶,红茶在焙制中是经发酵,不避深闷,高壶沏泡更香浓。矮壶宜泡绿茶,绿茶在焙制中未经发酵,不宜深闷,故扁壶泡绿茶则保持澄碧新鲜的色、香、味。

其七:用壶、养壶、壶面不可涂油,用壶不可用口直接对壶嘴去吮,这样保持自然光,保护茶壶泡茶不失原味。

紫砂壶的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五、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紫砂壶的艺术美

紫砂壶可以划分为日用品和艺术品,日用品以造型简单实用性强,艺术品则是创作者通过紫砂壶的艺术形式表达一个主题或一种思想,让人去思考,去解读。甚至可以通过各种材质,各种工艺的结合表达,使之观赏性强,寓意丰富。不管怎么去创作,传统是基础,就好比砖和墙,传统就是砖,没有砖就砌不起来墙。壶艺泰斗吴云根、王寅春、顾景舟他们就是创作的基石。当代紫砂艺术家们在这些前辈的引领下逐步从这些简单的日用品升华为艺术品。其中不泛有好作品涌现,具有历史人文题材,壶艺家张子威制作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壶;“华夏一脉同根同族”的作品理念的巧思。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赞扬。与故宫修复专家;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文物学家曹静楼合作。文物修复技术的巧妙结合的仿青铜夔龙玉链壶知恩壶,《人民日报》评“在紫砂600年的历史没有出现过,甚至国内藏馆及欧洲宫廷藏馆都没发现过类似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专家唐克美老师在会议点评:中国紫砂文化;玉文化;青铜文化的巧妙结合,相得益彰。 

紫砂壶的品位美

紫砂壶有商品壶、工艺壶之分,商品壶有细货、粗货之分,工艺壶有工艺品壶、特艺品壶、艺术品之分,工艺品壶应按艺人的成就,作品比值比价的艺术价值来言。在历史的文献中记述名艺人的工艺杰作,赞誉为"贵重如珩璜"(佩玉)、"珍重比流黄"(黄茧织的绢)、"赋于雕漆"、"价凝璆琳"(美玉),周树"台阳百咏"曰"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明朝熊飞曰"景陵铜鼎半百清,荆溪瓦注十千余",说的是景陵铜鼎五十钱可以买到,荆溪的砂壶可价值一万多。"茗壶图录"记述"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这可见历史已对砂壶估了价。文人的参与,提高了紫砂艺术的身价,历来紫砂壶对社会有影响,吸引了不少文人,已步入高层次文化人收藏、欣赏的殿堂,它不仅保值、增值并体现了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包含了紫砂壶艺的文化、文物的价值,名人佳作不仅"价埒金玉,而且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 

紫砂壶的雕刻装饰艺术集诗词、书画、文学、篆刻、金石艺术于壶体,今又创造了题词、题跋,更进一步的把紫砂艺壶推向高层次文化层,铭、镌的内容有与茶文化、陶文化相切的词句,有哲学、伦理、道德、知识性的等等词句,提高了装饰层次,深蕴文化内涵,工艺品特艺品不如了艺术品的品位,成为赏品、藏品。砂壶之赏品、藏品,有的具有历史价值,有的具有艺术价值,有的还具有示范后世的作品价值和科学价值,收藏,是一种美学,而不是"玩物丧志",目的是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添生活意趣,启迪爱国情怀。每个砂壶研制者和收藏者,都必须有一个端正的人生观、创造意识和收藏意识观。为此,意识、实力、弘扬是要求收藏者认真对待的三个方面。有志者事竟成,紫砂壶艺会有一个更广阔、更美好的珍藏天地,得以健康发展的美好前景,这是必然的。

形神气

紫砂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士”。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由于紫砂泥质有着特殊的可塑性,不粘连,承受力较强,这为制壶者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烧制成壶后,冷热随意,不会炸裂,即使壶内装有沸水,入手扶握也不会烫手,沏茶能保持茶叶香味蕴蓄无变,且能盛夏贮茶越日不馊。但对于藏家而言,鉴赏壶之优劣还会另有一番品评,那就是壶之形、神、气。 

形,即壶的外观形象。由于紫砂壶不依赖任何釉色,只以砂色本来面目示人,全靠素面素心沟通茶人,那么肌理纹路就成了首选的外观标准之一。一方好壶,有的细腻得如同新生的婴儿,抚之顿生怜爱之情;有的则生熟料混用,粗糙稚拙间又可见匠心独具。另外就得看壶身,壶体的每个部分应该独立鲜明,线条缓冲流畅,明暗转折中却主次分明,虚实对比中凸现立体感。 

神,即壶的神态情趣。壶之魅力,不仅表现在平面外观上的造型之趣,更是得益于空间起伏中的思索之美。紫砂壶一旦有了神韵,也就意味着它已经具有了生命。 

气,即壶的气质内涵。一方上好的茶壶总是气韵生动的,它不仅是一件生活用品、一件装饰品,更应是一件艺术品。藏家藏壶多为怡情养性、陶冶情操,从而在使用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而名家制壶或朴素、或率真,也多能把自己的内心表现在壶上,壶为心声,其本身也就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品名壶,那也就是一种超越时空的会话,一种意识形态的交流,从而在壶中感受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市美协主席邵家声老师与紫砂学家毛大步把国粹紫砂和二十世纪国宝级大师的肖像“结合”在一起“互相映辉”。壶界与艺坛相互辉映,上世纪十四位公推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家陶刻于壶上。这十四位美术家中,以徐悲鸿居中而画,左有齐白石、张大千,右有吴昌硕、黄宾虹,这十四位中,三位是画坛“美髯公”银须飘飘,略下右也刻了吴冠中像,把家乡宜兴籍的两大画家聚在一起;另一面刻有刘海粟、林风眠、潘天寿、陆俨少、傅抱石和他青年时画友陈逸飞。 

十四位国赞大师像皆镌刻,笔下苍劲有力,更掌握各画家签名的韵味,栩栩如生、跃然壶上,托出壶风的奔放及思想的活力。这些大师正是中国上世纪的艺坛脊梁,而这把同国画《中国美术家》同名的《世纪提梁壶》也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充满人文情怀的艺术品,真可谓是一壶道尽艺坛事,“世纪名家壶壁载,尽显紫砂乃国粹。” 

收藏鉴定

泥料胎土

色象、颗粒度及光泽肌理。不同年代的,不同矿脉各有特点,不同的开采和精选方式都造成泥料胎土都不一样,清后期的"天青泥"就与历代泥料不同。 

造型风格

各个时代对美的感受和形式要求均有特定的标准,造型风格,整体的比例,嘴、把、钮的配制存在着差异。 

工艺手法

工艺手法即使是同一师傅传授也会有不同的风格 

气质神韵

最重要的标准,名家之作,由于独具高超的艺术素养和熟练的专业技巧,以及对泥料性能的深入了解和窑温的把握,其佳作自有一股不可模仿的神韵。 

印章款式

印章款式是判断真假的一个因素,但现代造假技术可以以假乱真,不可全信。 

分辨新旧

流传至今的真旧紫砂器不多,完美而又古朴雅拙的紫砂珍罕品,更难得到,旧的若属真旧紫砂器,往往器表有一层自然的光泽,是由于久经盘玩,慢慢地透出来的温润光泽,被称之为"精光内蕴"新器造旧,决无此特点,分辨新与旧时,要特别谨防新器造旧术的欺骗,切勿只重器表而忽视了其内在的素质。 

提防拼凑

真旧明清紫砂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大都不甚完美,或有残损崩裂.由是出现了各种修补拼凑术,如用蜡补缺.粘合后,再涂泥作色的;以陶泥仿制,拼合后,再作旧的;加彩紫砂腿色,以颜料添补的;器物残损,以金属片镶包,或以玉等嵌替的等等.鉴定时,只要留心并细致查看,就会惊异的发现修补拼凑的痕迹,而且"虚位"很多,因为经过修补、拼凑、调色后的紫砂器,其形制、色调、质地,与愿器皆不可能完全相同,总有差异,并或多或少的丧失了原作的风貌和特征。 

器形质地

紫砂器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时代的烙印和标志,概要归纳有以下的主要特征:明代比较注重器形,紫砂器的造型高雅朴拙,器物较少有装饰,故以素朴为主;清代前期,紫砂的造型丰富奇特,注重器物的装饰.加彩.堆雕等异彩纷呈;清代后期,紫砂的造型趋向简化,多取平面,注重雕刻诗词书画,器物的"文人"化味很浓.紫砂器的质地,有粗幼之分,粗糙者不受欢迎,细腻油滑者为上品.一般讲来,名家之作,精工细雕,胎质比较细腻,表面皆较平滑。 

题字用印

紫砂器题铭,据现有资料最早见于龚春壶把下刻"供春"二字,其后盛行.在紫砂器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陶艺大师的题铭风格亦不相同,鉴别时,应当明察秋毫.制砂者署名.制名,是在明清之际才出现的;真正流行在器上镌刻诗词的,始于清代后期的陈曼生,以后蔚然成风。

收藏保养

新买到手,先要查看壶盖,壶口是否吻合气空是否阻塞,茶嘴出水是否顺畅,壶内壶底,壶壁是否遗留泥屑等,如发现泥屑留存和阻塞则用木质,竹质擦掉,如盖口不平整或不吻合应该用砂纸磨平或金刚砂磨吻合。 

新壶经过查壶,理壶之后将其浸入盛有清水或茶水、干净而无异味的锅中,并投入茶叶再将新茶壶置于锅内煮上半小时或一小时,须注意的是锅中的茶汤容量不能底于壶面以防茶壶烧裂。投入的茶叶,最好是选以后用该壶冲泡的茶同一类品质且高低的茶叶。

有收藏者不懂养壶的道理,将新买回的紫砂壶往陈列柜里一摆,或者往箱子里一装就算完成任务,殊不知,如此藏壶方法是最不可取的。一位藏壶专家告诉记者,新购回的壶,必须用心去养,然后再存放。

新买的壶在使用前,可以先放些茶叶用滚水泡一下,多泡几次更好,再里外刷洗干净,将壶内残留的砂粒彻底清除。用泡过的茶叶擦洗比较好(因为有些商贩,在出售茶壶时,可能会给茶壶“化化妆”,用上面所讲的方法可以清除一些由此产生的异味)。

1.热身:首先将刚买回来的紫砂茶壶,用沸水内外冲洗一次,将表面尘埃除去,然后将茶壶放进没有油渍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两小时,这样茶壶的泥土味及火气都会去掉。

2.降火:将豆腐放进茶壶内,放一倍水煮1小时。豆腐所含的石膏有降火的功效,而且可以将茶壶残余的物质分解。

3.滋润:将买回来的蔗切开后,放在煲内,没有甘蔗,可以放些糖,然后再煮1小时。蔗的天然糖分,能够让茶壶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润。

4.重生:最后便是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茶叶,放入茶壶内煮1小时。这样茶壶便不再是“了无生气”的死物,脱胎换骨后,吸收了茶叶精华,第一泡茶已经能够令茶人齿颊留香。

在泡养过程中,切不要太心急,千万不要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擦壶面,这样很容易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比较好的方法是用粗硬的棉布擦拭,清洗时用尼龙刷。不要太用力以免不小心戳坏茶壶。泡养茶壶要用心,斟茶时要有正确手势,最好用食指轻轻摁住盖沿。平时喝茶,可以用干净毛巾擦拭,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擦拭以后会有浮光,这种品相玩家比较忌讳。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想养好一把紫砂壶还要在泡养一段时间后让紫砂壶“休息”1-2天,使紫砂壶的气孔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干燥,再次使用后紫砂的吸收效果会更加明显。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这种光泽应该是“内敛”的。喝完茶后,茶壶最好不要留茶叶,倾倒洗净。虽然紫砂壶确实有隔夜不馊的特点,但隔夜的茶,会有陈汤味。从卫生方面来讲,紫砂壶终究不是“保险箱”,而且茶泡后放置10小时后再喝本身对身体就不利。 

当买来一把新壶时,有些人选择用茶叶水煮的方法来保养。对此,茶水煮壶一是为了去掉新紫砂的土腥味道,还有杀菌的功效,而且,新的紫砂壶的紫砂气孔是闭合的,用高温煮一下,有助于把紫砂气孔打开,对将来泡茶养壶很有益处。不过,丁女士认为,这属于一次定型的养法,她个人更喜欢慢慢地用茶来养,养一段时间,把壶清洗一次,如此反复3次后,砂料就能洗得很干净了,此后再也不用洗壶了。茶垢也让它在壶里闷着,因为茶垢是茶叶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的沉淀,对壶能起到养护作用,时间越长,壶就越好,壶体本身不仅会变得颜色温润,甚至会散发出茶叶的自然香气。 

另外,瓷库中国温馨提示,在养壶时千万别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里漂白粉的气味会直接破坏茶香的醇正。

开壶知识

一把新出炉的紫砂壶是不能直接用来泡茶的,新壶使用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行话叫做“开壶”。开壶通常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白水煮约一个小时。具体方法是将壶盖与壶身分开,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这一步可以借热胀冷缩让壶身的气孔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 

第二步,用老豆腐煮约一个小时。这个步骤叫做去火气。目的是为了褪掉高温煅烧带来的火气。 

第三步,用茶叶煮约一个小时。完成这三个步骤后,紫砂壶可以正式开始使用。

相对于开壶,养壶的过程更加漫长,需要很好的耐心。宜兴的制壶工艺师强调,“一定要在品茶的过程中养壶,而不是在养壶的过程中品茶。”养壶如养性,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光泽内敛,宝华内藏,不俗不腻,端庄稳重。 

行家都知道,养壶的基础是泥料,好的泥料养出来的壶会很漂亮。反之,泥料不好,花再多的心血,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那么,究竟怎么“养”壶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新壶新泡,先要决定此壶将用以配泡哪种茶,譬如是重香气的茶还是重滋味的茶,如果讲究的话,应每壶专侍一种茶。 

(2)注意“壶里茶山”。有人泡茶,只除茶渣,而将茶汤留在壶里阴干,日久累积茶山,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

(3)把茶渣摆存在壶里以养壶的方式决不可取。一方面茶渣闷在壶里易有酸馊味,有害于壶;每次泡完茶后,将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去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 

(4)壶应经常擦拭,并用手不断抚摸,不仅手感舒服,且能焕发出紫砂陶之本身的光泽,浑朴润雅,耐人寻味。

(5)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它较柔细的布擦拭,然后放于干燥通风且无异味处阴干。久而久之,自会与这把壶发生感情。 

化学分析

紫砂是中国特有的矿产资源,藏于山腹深处。紫砂陶器被用作烹煮和冲茶品茗的首选器皿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历来为文人雅士所爱。向来就有“人间珠玉安足取,何如荆溪一丸土”、“土与黄金争价,世日趋华”的美赞!紫砂不仅不含任何有害物质,且富含有益人体健康的多种矿物质,烧制紫砂时无需与其他原料配合,因而不受其他外来的污染。它可以通过调配各种紫砂泥的比例来烧制出天然的紫砂色,而完全不需要施釉,从而使其成为百分之百无污染煮食器皿。紫砂富含铁,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因此,能分解食物中的脂肪,降低胆固醇,对于保健防病,防止人体摄入过多的铝离子而早衰、老年痴呆症、儿童助长益智、女士纤体美容都有妙不可言的功效。紫砂器皿在加热过程中能发出远红外线。远红外线能够活化水分子,与紫砂析出的微量元素一起,将水矿化成为矿泉水。 

科学实验证明,远红外线对纯净水有辅助矿化作用,纯净水经过紫砂炊具煲煮后,将矿化成pH值呈7.1左右的弱碱性,有利于人体弱碱性健康体质的形成。同时,远红外线还有活化脂肪酶的作用,紫砂所含的部分微量元素也能够活跃分解脂肪的酶素,所以紫砂炊具煮出的食物柔美而不腻。紫砂的微孔结构还能使紫砂炊具保鲜食物,令食物“盛暑越宿而不馊”!

紫砂艺人

朱可心

朱可心(1904-1986年)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原名朱凯长,艺名“可心”,寓意“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工艺师。14岁时拜汪生义为师,与吴根云结为师友。1931年受聘于江苏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窑业科技工,此间创作紫砂咖啡具。次年,精心制作云龙鼎和竹节鼎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并荣获“特级优奖”,1953年12月“全国民间艺人观摩大会”携作品云龙壶、圆松竹梅壶参展。1959年他以合作社代表的身份参加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世界陶瓷展览。其作品松鼠葡萄壶、松竹梅三友壶被选入“中国工艺美术巡回展”出国展出,并获一等奖。1959年他费时4个多月精心仿制南京博物院珍藏圣思桃杯获殊荣。创作旺盛期,设计制作了如意壶、云玉壶、高峰咖啡具,迎宾酒具、万寿壶、碗梅壶,可心梨式壶等,许多式样成为紫砂工艺陶畅销产品。1964年他精心仿制陈鸣远包袱壶,达到紫砂技艺炉火纯青的地步。朱可心首创一种壶式,多种装饰的手法,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 

七十年代初期,仍然孜孜不倦地从事紫砂陶创作,前后设计制作了《色柿子壶》、《彩蝶壶》、《高壶》、《报春壶》、《劲松壶》、《翠松壶》。1973年,首创一种壶形,多种装饰和新形式,在状如心形状壶上,分;别雕青松,翠松,寒梅,古柏,碧桃等装饰,深受中外人士欢迎。精心制作的《可心梨式壶》被国务院定为赠日本首相中角荣的国家礼品。1978年评为工艺美术师,先后担任江苏省文聊委员,宜兴政协常委等职。1978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设计”会议。1985年10月上海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其制作了《仿古壶》,后又制作生前最后一件作品《汉扁壶》。 

朱可心是一位不断进取的艺人,作品多洋溢时代气息。壶艺风格浑厚淳朴,法度合宜,善于从自然及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辛勤培育紫砂塑气技艺人才,有潘春芳、许成权、汪寅仙等。朱可心老人病故于1986年3月26日。

杨彭年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代嘉庆、道光间(1796-1850)宜兴制壶名手。荆溪(宜兴古称)人。彭年弟宝年、妹凤年,都是当时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彭年善于配泥,所制茗壶,浑朴工致。传大彬手捏遗法,渐少传人,至彭年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制成,仍具天然之致。嘉庆间陈曼生(名鸿寿)作宰溧阳,与彭年合作制壶。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并尝与瞿应绍合作制砂胎锡壶,柄上镌有“彭年”印记。彭年制壶甚伙,大多是与陈曼生合作所制。汪庆正《上海博物馆藏宜兴陶器》(刊《宜兴陶艺》,1990年香港市政局出版):“上海博物馆所藏的《陈曼生画册》中,有一幅画面为砂壶一件及盛开的菊花,题有:“杨君彭年制茗壶,得龚、时遗法,而余又爱壶,并亦有制壶之癖,终未能如此壶之精妙者,图之以俟同好之赏。西湖渔者陈鸿寿、曼龚父(章)”……这幅画有二点特别重要:其一,是陈曼生对杨彭年的直接评价;其二,是画出了曼生所谓最得意的砂壶式样。” 

彭年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当时常为溧阳知县陈鸿寿制作《曼生壶》,历来为鉴赏家所珍爱,现有《钟式壶》藏于上海博物馆。他善制茗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顾景舟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光素器巨匠,一代宗师,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非常之广,是近代紫砂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且其作品拍卖已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并带出了像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现代紫砂名人。 

蒋蓉

蒋蓉(1919-2008),别号林凤,生于宜兴川埠乡潜洛村紫砂陶艺世家,自幼随父辈研习紫砂,1955年到宜兴紫砂工艺厂,为当代陶都第一位女紫砂工艺大师,被誉为“花货泰斗”。其代表作品《荸荠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枇杷笔架》被选作北京中南海紫光阁陈设。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她被江苏省文化厅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技艺”的传承人代表;同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她“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吴云根

吴云根(1892-1969),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13岁就在蜀山跟随汪根宝学紫砂壶艺,靠悟性和求知欲,3年学成满师,以又快又好蜚声壶界。作品技艺精湛,构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他创作的提梁弧菱壶、大型竹提壶、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陶艺大展,声誉远播。当前,吕尧臣、汪寅仙等一批海内外闻名的制壶高手,均出其门下。 

壶身用两泥片合制作成扁球状,口部与半球状盖相切,壶底简洁,为一捺底,桥梁钮与盖浑然一体,整个壶在扁圆中求韵味。流自壶腹胥伸自然,把高挑圆润下留垂耳,与流对应称势。中置一腰带线将全壶提携神韵,腰线带方、角圆,变化中求统一,将制作中的泥痕藏于其中,天衣无缝。

裴石民

裴石民(1892一1979年),又名德民,早年即从事紫砂业,艺成后在上海专门研究和仿制紫砂古器。颇负盛名。善制水丞、杯盘和炉鼎等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力作“蟠桃壶”、“毛蟹”和“春蚕”等生动逼真。曾为项圣思桃杯配托、为供春壶配盖,传为紫砂佳话。其壶光素、花货类均有,尤以仿真果品最佳,有“陈鸣远第二”之称。 

此壶以一截苍松为壶身造型,褐色的斑驳树皮,树身用利斧砍伤,枝桠依然,象征生命的力量。壶嘴为三弯变化的松枝,塑各式节疤。壶把柄间琢成斧劈撕裂的残痕。分叉出新松枝叶,生意盎然。口盖为平嵌盖,吻合严密,上塑小松,枝叶有姿,呈钮状,十分完美。此壶用本山绿泥制作,烧成后呈米黄色,松皮为本山绿泥中加适量的紫泥及色素,烧后呈深褐色,松叶为墨绿泥,均为同一基泥,成型易结合。紫砂土彩色丰富,在苍劲中显出一派生机勃勃。 

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紫砂? 

人们常说的紫砂是紫砂陶器的简称,是陶器的一个分支,《紫砂陶器》国家标准对他的定义是: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殊粘土制作而成,呈色以赤褐为主,质地坚硬而透气性能好的无釉陶器,以国家标准的定义理解,紫砂与其他陶器的区别是: 

1:含铁量较高的粘土制成; 

2:不上釉;

3:透气性;

因此,符合上述三点的陶器就是紫砂,同时,产品品质必须符合《紫砂陶器》国家标准各项技术要求的规定。


二.什么是制作紫砂陶器的原料?

制作紫砂陶器的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粘土,是由地壳中含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的,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中国大多数地区都藏量丰富,他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钛和结晶水。因此,制作紫砂陶器的原料各地区都是广泛具备的(某些田土也是制作紫砂的好原料,但要经过国土部门的批准),没有真假之说,根据制作不同的紫砂陶器产品,也可加入上述某种氧化物,也就是专业内所说的配方,没有“化学料”之说,由于要经过高温烧制(通常在1100度以上)因此,无毒,对人体无害。

 

三.紫砂产品的工艺制作 

制作紫砂陶器的工艺有很多种,常有手工成型,注浆成型,滚压成型,塑压成型等方式,《紫砂陶器》国家标准对紫砂茶壶的成型方式,就规定了只能采用手工成型,这也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

 

四.紫砂产品的外观装饰

紫砂产品外观有采用抛光装饰手法,也有采用上化妆土的装饰工艺,还有采用雕刻,喷砂等手法装饰,由于采用的工艺不同,因此也有内外颜色上的差异,也有根据产品的需要,调制不同的化妆土而得到不同色彩的紫砂产品,根据《紫砂陶器》国家标准的强制规定,不得采用有机物进行外观处理。

 

五.紫砂产品的特点:

1:紫砂产品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

2:紫砂产品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

3: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

 

紫砂大事

宋代篇

北宋,早期紫砂时期。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早期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证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这一发现证明: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代中期,据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载:金沙寺(在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的,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确切年代,较难查考。 

推断比供春年代略早的在成化~弘治年问(1465~1505)。 

明代篇

明代正德一嘉靖间(1506一1566)。据《宜兴县志》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荼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所宝,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明代嘉靖~万历间(1522~1619)。著名紫砂高手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 

明代后期。紫砂名师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 

万历时名工还有欧正春、邵文全、邵文银、蒋伯夸(草字头下一“夸”)、陈用卿、陈信卿、闽鲁生、陈光甫、邵盖、邵二荪、周后溪、陈仲美、陈君用等。万历后的名工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陈君盛、陈辰、徐令音、沈子澈、陈于畦、徐次京、惠孟臣、葭轩和郑子候等。 

明末,宜兴紫砂器由葡萄牙商人,远涉重洋运至欧洲,称为中国的“红色瓷器”、“朱砂瓷”,成为欧洲市场的热销产品。1650年荷兰人模仿鼎蜀壶,制造成茶用陶壶的最早样本。 

清代篇

1672年英国人模仿鼎蜀壶。制造成第一批茶壶。 

清代康熙~雍正间(1662~1735),以紫砂名师陈鸣远为最著名,所制茗壶,善翻新样,雕镂兼长,技艺精湛,构思脱俗,配色奇妙。瓜果、砂壶世推绝作。所制茶具、陈设品有数十种不同类型。 

清代雍正、乾隆间(1723一1795)陈汉文、杨季初、张怀仁,是当时著名高手。王南林、杨继元、杨友兰、邵基祖、邵德馨和邵玉亭等,承制官廷御器,并善制彩釉砂壶。 

清代乾隆时(1736~1795),有陈文柏、陈文居、“寄石山房”、“荆溪水石山人”等、所制紫砂盆,远销日本,陈觐候制“红砂雕花觚”、陈滋伟制“紫砂梅枝笔架”,均极精致。 

清代乾隆、嘉庆间(1736一1820),名匠有惠逸公、范章恩、潘大和、葛子厚、吴月亭、华凤祥、贞祥、君德、吴阿昆和许龙文等。 

清代嘉庆、道光间(1796~1850)。有陈曼生、杨彭年兄妹等高手名师。陈曼生是一位善书画、精纂刻的官吏。曾任溧阳县宰。相传他曾设计“壶样十八式”。交由杨彭年等制作,由陈的幕僚江听香、郭频迦等镌刻书铭。间有曼生自作。世称“曼生壶”。稍晚有一代名师邵大亨。所创茗壶,独具一格。

清代道光三十年(1850)宜兴鼎山白宕窑户鲍氏,在上海开设“鲍生泰”陶器店。是宜与第一家在沪开设专售本乡陶瓷器的商号。 

清代咸丰十年(1860).鼎山白宕客户葛翼云。在上海设“葛德和”陶器店主要销售宜兴陶瓷产品。

1600~1867年。约始於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宜兴紫砂输人日本,惠孟臣、陈鸣远壶。格外受到欢迎。 

1867年。日本东京南画家富冈铁齐,出版《铁齐茶谱》。这是日本出版的最早一部紫砂茶具图谱。

1876年,日本奥兰田著《茗壶图录》出版。 

清代光绪四年(1878,日本明治十二年),宜兴紫砂名师吴阿根、金士恒,应日该国常滑陶瓷名匠鲤江高须之邀。东渡日本,传授紫砂制壶技艺、从学者有鲤江方寿、杉江寿门和伊奈长三人。 

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宜兴鼎山白宕窑户鲍氏、陈氏合资,在新加坡开设“鼎生福”陶器店。 

清代宣统二年(1910),宜兴阳羡陶业公司和宜兴物产会生产的“海竹顶紫砂壶”、“宝鼎壶”、“传炉壶”和“大柿壶”,获南京“南洋劝业会”金牌奖。 

民国篇

1912年,宜兴鼎山白宕窑户葛翼云和日本商人合资,在日该国名古屋市,开设主销宜兴产品的陶器店。

1913年,宜兴蜀山兴办利用陶器公司,聘请紫砂名师范大生为技师。民国初期,宜兴利用公司在蜀山创办“利用陶工传习所”,特建造龙窑一座招收学员多名,这是宜兴陶瓷有史以来建立培养紫砂人材的第一所学校。

1914年1月16日.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聘请樊均、葛翼云两人为参加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宜兴陶器公司名誉经理。 

1915年9月2日,“葛得和陶器店”和“利用陶器公司”生产的紫砂器,在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获头等奖和二等奖。同年,宜兴鼎蜀镇成立紫砂业公所、缸业(粗货业)公所、黑货业公所、砂贷业公所和溪货业行会、同时成立。 

1917年4月,江苏省立陶器工厂在宜兴蜀山成立,招聘陶瓷专家和技术工人生产紫砂器,对紫砂泥质、泥色及造型等进行研究改进,当时有职员技工十七人,徒工四十多人,年产茶具、花盆、文具、罐和鼎等十二万件。 

1918年,宜兴蜀山创设江苏省立陶器工厂,专制紫砂陶器。

1921年,宜兴鼎蜀镇紫砂生产,主要分布于蜀山、潜洛和上袁一带地区,烧造紫砂的龙窑有十座,年产达100多万件。

1926年,宜兴紫砂大花瓶和多式茶具杯碟,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获特等奖。

1930年,宜兴紫砂茶壶,在比利时举行的“列日国际博览会”获银牌奖。

1931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世界工艺博览会”中国参展作品在上海预展。朱可心作“紫砂竹节鼎”为宋庆龄定购,现该鼎藏上海宋庆龄故居。 

民国二十一年(1932),紫砂从业人员达六百多人,全年共烧紫砂器140窑年产量220万件,年产值42万元,产品畅销日本、东南亚等国。是年,为近百年宜兴紫砂生产特盛的一年。 

1932年,紫砂名家朱可心、程寿珍、俞国良、吴云根和范福奎创作的“云龙紫砂鼎”、“掇球紫砂壶”、“仿古壶”和“传炉壶”等,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工艺博览会”展出,均获优秀奖。 

1934年,宜兴紫砂、粗货(缸业)、黑货、溪货、黄货五个行业,合并组成陶业公会, 

1935年,紫砂名师范大生,创作的紫砂雕塑“鹰”,在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荣获金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八年抗战时期,七座紫砂窑,100多间厂房被毁、技工流散,整个蜀山窑场,全年烧造紫砂壶不足千把,生产一片萧条。 

1947年12月,宜兴蜀山第一陶器生产合作杜制作的紫砂壶在“江苏省第一届合作杜产品展览会”荣获特等奖。 

新中国篇

1950年11月,成立紫砂产销联营处,多次组织紫砂产品参加城乡物资交流会、展览会,销量、销路逐渐扩大年产8万件,产值1.2万元。 

1954年,成立紫砂生产工场,聘紫砂名师朱可心、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顾景舟、蒋蓉、吴纯耿等作技术辅导,同时政府拨款改造旧设备,为发展生产创造条件。是年,紫砂产量增至28万件,产值7.7万元。 

1955年10月,紫砂生产工场转为紫砂工艺合作社,招收26名知识青年进厂学艺,指措派任淦庭、朱可心和吴云根等技术高超的老艺人负责培训,以充实技术力量。 

1956年冬,任淦庭、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裴石民、顾景舟、蒋蓉七名艺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员。 

1957年7月,紫砂艺人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朱德元帅接见。

1957年10月,宜兴县陶瓷公司和陶瓷专业联社,共同组团首次参加“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紫砂茶具、花盆和鼓凳等255个品种,销售总额27万多元。 

自1957年起,紫砂产品恢复出口,年产量达106万件,产值28.1万元。 

1958年4月,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合新陶瓷厂与上袁、潜洛二十八家紫砂手工业户合并,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当时有职工2067名。其中艺徒299名。

1959年。紫砂名师任淦庭出席江苏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大会。评为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工业特等劳动模范,并出席全国群英大会。1968年12月28日,著名紫砂陶刻家任淦庭因病逝世,享年78岁。1975年8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开门办学,在宜兴鼎山省陶研所举办“全省陶瓷美术培训班”。由杨永善、陈若菊和白雪石等教授执教,紫砂工艺厂有汪寅仙、何道洪等参加学习,学习时间一年。 

1976年7月、在宜兴鼎蜀镇蠡墅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据考证,其年代上限不早於北宋中期,盛於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南京大学为紫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 

紫砂花货 

一、仿自然形。此类花货类型在紫砂壶艺造型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是百姓最喜爱的壶的类型,其含义多为表达喻义及象征。代表作有:南瓜壶、束柴三友壶、竹段壶、树瘿壶、梅桩壶、百果壶、佛手壶、牡丹壶、荷叶壶、芒果壶、荸荠壶、西瓜壶、三珍壶、荷花壶、石榴壶,等等。

二、仿日常生活中其他材质的器物。此种类型壶艺最具代表的为包袱壶。古今包袱壶多有制作,但形态各异。其原形均为一块方巾,将四角扎起,故名为“包袱”。包袱壶形态有方、有圆,方形多称印包壶,圆形称包袱壶。亦有传器称印包壶,壶身呈方形,打结为盖纽,与壶身融为一体,只是壶嘴为凤首,昂首张嘴,壶把装饰为一龙头。

三、几何形器皿与仿自然形相结合。此种类型壶多为光货上局部装饰自然形态,有方、有圆,也有不规则形态,如凤卷葵、彩蝶壶、报春壶、云龙壶、松鼠葡萄壶、五蝠蟠桃壶、高梅花壶、竹段壶等。造型特点介于花货与光货之间,整体造型似为光货,但局部细节处点缀花卉、枝叶,是百姓普遍偏爱的壶形。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2442
  • 编辑次数 : 0
  • 最近更新 : 2021-08-23 17:08:34
  • 创建者 : helloKitty的老大

百科目录

  • 1. 简介
  • 2. 概述
  • 3. 紫砂起源
  • 4. 成型工艺
  • 5. 紫砂特点
  • 6. 紫砂分类
  • 7. 泡茶特点
  • 8. 造型美
  • 9. 形神气
  • 10. 收藏鉴定
  • 11. 收藏保养
  • 12. 化学分析
  • 13. 紫砂艺人
  • 14. 神秘面纱
  • 15. 紫砂大事
  • 16. 紫砂花货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紫砂 紫砂壶 容器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