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遗产 非物质遗产 傣族剪纸

傣族剪纸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遗产 > 非物质遗产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傣族剪纸产于云南傣族地区,最早见于一千五百年前,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 2006年5月20日,傣族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编辑
傣族剪纸
2006年
传统美术
云南省芒市
国家级
Ⅶ-16
目录
  1. 1 常见图形

  1. 2 使用工具

  1. 3 剪纸方法

正文
编辑正文

历史源流

傣族剪纸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在潞西,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

艺术特色

在芒市,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剪纸一般用于刺绣样稿、装饰门楣、灯彩、旗幡、供品等。题材大多是花草鸟兽和各种几何形纹。

常见图形

常见图形既有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及各种奇兽异鸟,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鹃花木,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等建筑,形象生动,图案整齐,匀
称美观,风格粗犷有力,朴实无华。傣族剪纸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剪纸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使用工具

芒市傣族剪纸以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锤子为工具,其剪刀和刻刀具有尖、利、仄、薄的特点,一般可剪八层纸;凿子和锤子有稳、钻、灵、活的特点,一次可凿五十余层纸。傣族剪纸分“剪”与“凿”两种方法,剪无需稿样,随手可剪;凿则需稿样,按样制作。傣族剪纸的主要制品为扎、董、佛幡、挂灯、吊幢、板等,多用以装饰佛殿的门窗、佛伞、佛幡及演出道具、节日彩棚、泼水龙亭等。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部上座部佛教有关,涉及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和边疆风物特产等,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剪纸方法

剪。可以根据剪纸图案的表现难易,和剪纸艺人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实际选择是否画出样稿。对于一些熟练的剪纸艺人,可以做到手随心剪。在生产、生活的时候,将纸、剪刀放在小蔑箩或筒帕里,随时随地背在身上,休息时即可拿出来剪纸。他们只需一把剪刀就可以在几层薄纸上创造出各种各样生动的图案。这类剪纸形式,表达随意,不受固定图案样式的限制,具有记录生活、展示民族地域风情艺术效果。
凿。对于构图复杂的图案或花边,先把设计好的剪纸图案样稿绘制在一张纸上,用带橡皮的钉子加以固定,凿刻时下凿需垂直,以免上下层错动走样。根据事先画好的图案,用不同样式规格的凿子、刻刀,遵循从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打制凿刻而成。这类剪纸形式,因其图案的繁琐复杂,常用于物品的装饰和宗教祭祀。

传承意义

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中,傣族剪纸面临困境。因为剪纸艺人收入低微,年轻人大多不愿从事这一行业。现在傣族剪纸的传承人寥寥无几,且年事已高,这一特色民族艺术急需抢救和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云南省芒市的思华章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1119
  • 编辑次数 : 0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12:49:57
  • 创建者 : 中岛

百科目录

  • 1. 常见图形
  • 2. 使用工具
  • 3. 剪纸方法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民族 手工艺品 非遗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